Showing 8 Result(s)

糖尿病会出现哪些并发症,如何预防

糖尿病人长期血糖增高,导致大血管,微血管受损,并导致心脏,脑部,肾脏,眼睛,周围神经受影响时,就会导致多种并发症发生,那么糖尿病并发症有哪些呢? 糖尿病肾病: 西医认为,糖尿病肾病是由于糖尿病患者代谢持久异常引起肾小球毛细血管基膜增厚,系膜细胞及系膜基质增加而导致的弥漫性或结节性肾小球硬化。 从中医病因病机分析,糖尿病肾病为素体肾虚,糖尿病迁延日久,耗气伤阴,五脏受损,兼夹痰,热,郁,瘀等致病。 症状表现:临床上,糖尿病肾病以尿浊,水肿,眩晕为主要特征。早期可以通过严格控制血糖,血压来有效阻止病情进展。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之病因病机多为本虚标实,虚实夹杂之症,多由实质至需,由需至瘀,病及上中下焦,影响气血阴阳,脏腑经络失常,是多因素,多元化,多脏腑经络的复杂性病理变化在眼部的反应。 症状表现:本病早期一般无自觉症状,一旦病变发展,根据病变特征,结合临床表现,一般分为单纯性眼底病变和增值型眼底病变,单纯型病变局限于视网膜内,主要表现为视网膜微血管瘤,视网膜出血斑,硬性及软性视网膜渗出物,视网膜动脉病变和静脉病变,增殖型病变至少有部分向内延伸超过内界膜,表现为新生血管,纤维性增殖和牵拉性视网膜脱落。 无糖食品网|快速有效食物降血糖 糖尿病性周围神经病变: …

糖尿病并发症来临前的九个信号

糖尿病是一种终身性无法根治的慢性疾病,很多人一听到这种疾病,就会产生恐惧的心理,因为糖尿病最可怕的就是会诱发多种并发症,有一些并发症的致残率和致死率是相当高的。所以糖尿病人在平时要格外注意自己的身体,要做好多种并发症的防治措施,如果身体发出了并发症的信号,那么应该及时采取有效治疗来制止病情进一步恶化。   糖尿病并发症来临前的九个信号是什么? 1、疲乏无力 糖尿病如果血糖比较高,那么就会影响体内的葡萄糖的代谢和转运,再加上体内本身就出现了大气产物的堆积,这种情况下更容易出现全身乏力和疲惫等症状。 2、口渴、咽干 有些糖尿病人在平时经常会感觉到口渴,尽管喝了很多水,还是会感觉到口渴,而且还会有喉咙干的现象,这种情况其实说明糖尿病人的血糖在升高,而且血液黏稠度比较高。 糖尿病并发症来临前,你会收到这9个信号,去趟医院吧 3、血压上升 相信很多人都知道,高血压和糖尿病这两种疾病是相互影响的,很有可能高血压会合并糖尿病,也有可能糖尿病会合并有高血压,当血糖长期处于比较高的状态,那么就会导致血容量增多,这种情况会引起血糖也随之升高。 …

糖尿病患者如何预防高血压

现在社会上糖尿病患者很多,而且有些人可能会出现血压高的情况,糖尿病人预防高血压是很重要的,那有什么预防的方法呢? 糖尿病患者如果患有高血压的话,易诱发各种心脑血管疾病,会损害血管,诱发糖尿病肾病和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所以糖尿病患者一定要预防好血压高,方法如下: 1.控制盐摄入量 盐的每日摄入量不超过6克,若觉太清淡无法下咽,可用醋或其他香料调味品。很多调味品都含有大量的盐,适当地用调味料。咸鸡蛋、咸肉、咸菜、薯片、方便面、香肠、饼干等盐份多要少吃。 2.戒烟限酒 吸烟可引起血管收缩和血管内皮损伤,导致血压升高,增加心血管疾病如心肌梗死、中风的风险,同时会加速糖尿病并发症的发生,糖尿病患者都应该戒烟。酒精可能会导致低血糖和增加能量摄入,所以最好停止饮酒。酒精可以升高血压,而且你喝的酒越多,你患高血压的几率就越高。在良好血糖控制的前提下,喝酒应该适量。 3.多吃蔬菜 蔬菜富含钾,钾可以部分地抵抗由于钠摄入过量引起的血压升高,一般来说,每天可以吃一斤蔬菜。 4.适度运动 有规律的运动不仅有利于血糖控制,而且有助于降低血压。推荐的练习包括快走、慢跑、骑自行车、游泳。建议每天锻炼半小时,每周锻炼要达到150分钟。

糖尿病患者经常头晕,注意这些并发症犯了

头晕是我们生活中最常见的疾病之一,比如工作太累,熬夜缺乏睡眠,或喝酒后会有头晕头痛的现象,通常人不会因为头晕而生病,一般本身是好的,比如头晕或去药房泡酒。吃药要定下来,但它是一种常见病,因为让糖尿病人的意思是完全不同的,很多时候下都在暗示,可能有我们身体的并发症,不要轻视。 1、低血糖、低血糖在糖尿病患者中并不少见,尤其是有些饮食过于严格或使用胰岛素、糖时,一般朋友在血糖低于3.9毫摩尔每升时,会出现头晕目眩的饥饿现象,或脾气暴躁、出冷汗,这时如果不加以处理IME易出现低血糖昏迷,严重病例将危及生命。 2、高血压,多数患者有高血压的症状,但高血压的症状,有时会隐匿,常见症状是头晕,有时还会出现视力模糊,或导致糖尿病肾病和高血压的危险因素,所以朋友除了平时定期监测血糖外,定期监测血糖也很必要。 3、典型症状是贫血、贫血、头晕、疲劳、记忆力丧失、失眠、糖尿病患者由于身体对营养的吸收障碍,或饮食容易引起贫血,而一旦出现,糖尿病性贫血就比较棘手,所以平时要自觉地在饮食中补充一些。含铁食品 4、血糖升高。糖尿病患者头晕的原因可能是血糖控制不佳或某些应激因素引起的短时间内血糖快速升高。 总而言之,在糖友的日常生活中经常发生的头晕和头痛现象不能粗心,必须找出原因,这可能是并发症的前兆。除上述因素外,糖尿病患者酮症酸中毒和高渗昏迷发作前可能会出现头晕。

低血糖为什么比高血糖更加危险

  我们都知道糖尿病人低血糖的风险不比高血糖要低,但是身边大部分糖友都忽略了这一点,所以小编在这里呼吁大家一定要警惕低血糖的危险性!已经有不少糖友都为止付出了生命的代价,所以今天小编就带领糖友们来学习一下低血糖的知识,毕竟知己知彼才能百战百胜呀!   1、低血糖比高血糖更凶险 因为高血糖的危害大家都足够去重视,而且一般要较长时间才会出现并发症,但是低血糖却是一种容易被忽视而且发病很急的症状,轻度低血糖还好,只会出现心悸、出冷汗等症状。一般吃一块糖就可以解决,但是严重的低血糖会引起到大脑功能障碍跟脑水肿,特别是老年病友,还会引发心律失常,心肌梗死,猝死的风险也很大,所以糖友们对低血糖一定要开始关注了,不要到出现急症才后悔。 2、低血糖不一定会出现症状 低血糖时一般会有乏力、出冷汗等等典型症状出现,但是有的患者也有可能出现无症状低血糖,这种情况比较危险,在你不知不觉中就陷入昏迷,一般见于病程较长的老年患者,机体对于血糖的感知能力下降,所以对于血糖降低才会没有然后表现,对于这类型的患者一般会放宽血糖控制的标准,加强监测血糖的频率 3、导致低血糖的因素很多 比如药物剂量过大、或者空腹服药、过度节食、运动过量都是低血糖的高危因素,所以糖友们如果经常发生低血糖一定要从多方面查找原因,只有搞清楚原因才能彻底解决这个问题,不然反复发生低血糖非常不利于病情控制。 4、不同人群对低血糖的诊断标准也不一样 …

高血压的生活和饮食的注意事项

高血压的药物治疗很重要,而生活习惯的调整也非常关键。非药物治疗包括提倡健康生活方式,消除不利于心理和身体健康的行为和习惯,具体内容包括: 1.减肥 体重指数(kg/m2)应控制在24以下。减重对健康的利益是巨大的,平均体重下降5~10公斤,收缩压可下降 5~20mmHg。减重一方面要减少总热量的摄入,强调低脂、低碳水化合物的摄入,另一方面则需增加体育锻炼,如跑步、太极拳、健美操等。减重的速度可因人而异,但首次减重最好达到5公斤以上,关键是“吃饭适量,活动适度”。 2.饮食调控 减少钠盐:世界卫生组织建议每人每日食盐量不超过6g。限盐首先要减少烹调用盐及含盐高的调料,少食各种咸菜及盐腌食品。 减少膳食脂肪:减少膳食脂肪,补充适量优质蛋白质 每周吃鱼四次以上与吃鱼最少的相比,冠心病发病率减28%。建议减少食用含脂肪高的猪肉,增加含蛋白质较高而脂肪较少的禽类及鱼类。蛋白质占总热量15% 左右,动物蛋白占总蛋白质20%。蛋白质质量依次为:奶、蛋;鱼、虾;鸡、鸭;猪、牛、羊肉;植物蛋白中豆类最好。 多吃蔬菜和水果:研究证明增加蔬菜或水果摄入,减少脂肪摄入可使收缩压和舒张压有所下降。素食者比肉食者有较低的血压。人类饮食应以素食为主,适当肉量最理想。 限制饮酒:研究表明饮酒和血压水平及高血压患病率关系密切,大量饮酒可诱发心脑血管事件发作。而且饮酒可增加服用降压药物的抗性。建议每日饮酒量应为少量,男性饮酒精不超过30克,即葡萄酒小于100-150毫升(2-3两),或啤酒小于250-500毫升(半斤-1斤),或白酒小于25-50毫升(0.5-1两);女性则减半量,孕妇不饮酒。不提倡饮高度烈性酒。对酒的新建议是:酒,越少越好。 3.增加体力活动 每个参加运动的人特别是中老年人和高血压患者在运动前最好了解一下自己的身体状况,以决定自己的运动种类、强度、频度和持续运动时间。具体项目可选择快步行、慢跑、太极拳、游泳等。运动强度必须因人而异,按科学锻炼的要求,常用运动强度指标可用运动时最大心率达到180(或170)减去年龄,如50岁的人运动心率为120-130次/分。运动频度一般要求每周3-5次,每次持续20-60分钟即可。 …

高血压

高血压是一种以体循环动脉血压升高为主要临床表现的综合征。随着病情的发展,可影响心、脑、肾等重要脏器,也是引起其他心血管疾病最常见、最主要的因素。我国的患病率低于国外,约为3%~10%,近年来有逐步上升的趋势。迄今为止,现代西医学关于其发病机制有多种学说,意见尚未趋于一致。鉴于传统降压药对血液、生化、脂类代谢及心理行为尚存在程度不等的副作用,探索中医药治疗高血压是一项很有价值的工作。     中医古文献中无高血压病的名称,但有关高血压病症状的记载,散见于“眩晕”、“头痛”、“肝阳”、“肝风”、“中风”等论述中。如《素问·至真要大论》说:“诸风掉眩,皆属于肝。”《诸病源候论》说:“肝气胜为血有余,则病目赤善怒,逆则头晕,耳聋不聪。”这些论述对现代防治高血压病具有一定的指导作用。     现代中医对本病的临床研究起步较早,50年代初,就有用单方治疗本病的报道,并开始积累了一些病例。以后,又出现了用针灸治疗本病的报道,然而,对病因病机的认识比较简单,仅限于“肝阳上亢”。60年代初,提倡辨证施治,突出了中医治病的特色,在理论探讨中,虽已有人提出了本病十个辨证分型的系统治疗方案,然而报道仍以平肝潜阳为主。有人总结了1959年~1963年的五年、-间,中医对高血压病的临床治疗研究概况,表明除单方之外,辨证施治逐渐被重视,其他还有针灸、气功等大量的报道,累计病例达2500例以上。60~70年代中,全国各地为探求简捷、方便、疗效好、副作用少的治疗方法,又进行了各种外治法的探索,如针灸、推拿、气功、磁疗、耳压、放血、药物敷贴、药枕等。又如自我推拿保健、食疗等方法,寓防治高血压病于日常生活中。说明中医治疗本病不仅疗效好,副作用少,而且确实方便、实用980年代以后,一方面仍有大量的临床报道,另一方面在临床积累的基础上,开展了广泛而深人的临床及实验室研究。至1990年为止,累计病例已达2万5千余。实验研究中,观察中医辨证分型与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的关系较多。由于辨证分型不一致,或观察方法不同,各家研究的结果差异较大,报道颇不一致,但仍有一定的规律可循。如阴虚火旺者,肾素活性及血管紧张Ⅱ明显低于正常组,而血浆醛固酮则明显高于正常组。激发肾素活性均值,阴虚阳亢型明显低于阴虚型,而气阴两虚型又明显低于阴虚型。在血液流变学方面,阴阳两虚的指标异常幅度最大,血液处于“高凝状态”;痰湿壅盛型的血液处于“轻凝状态”;而阴虚阳亢则介于两者之间。还有通过血清β2微球蛋白含量的分析,发现本病的中医分型与西医分期,有一定的相关性,即肝阳上亢、痰湿中阻二型相当于高血压病I期。肝肾阴虚型相当于Ⅱ期,阴阳两虚型相当于Ⅱ期。此外,还有通过水和电解质、性激素、尿核苷酸含量及子午流注与血压的周期变化、舌象脉象的客观指标等等进行了研究。中医通过40年来对高血压病的研究,进展很大,无论在临床或在理论研究方面都有可喜的成就。

中医药防治高血压

中医药对高血压有很好的防治效果,以下就介绍几种传统防治高血压的保健方法。   一、高血压的针灸治疗   本症属中医“头痛”,“眩晕”等证范畴。 中医认为,肝肾阴虚,肝阳偏亢,上扰头目,头痛头晕;肝喜条达,郁易化火,肝阴耗伤,风阳易动,发为眩晕;素体脾虚,或饮食不节,更伤脾胃;或忧思劳倦,脾阳不振,水湿内停,积聚成痰,痰阻经络,清阳不升,头目眩晕,发为本病。   常用穴位:   大椎、肩井、肺俞。梁门、太阳、风池、涌泉、三阴交、太溪、太冲、足三里、曲池、中院、丰隆、百会、气海等穴。   二、中药茶疗十法   高血压是中老年人一种常见病,患者除了应坚持药物治疗外,经常用中药泡茶饮用也能起到很好的辅助治疗作用。   菊花茶:所有的菊花应为甘菊,其味不苦,尤以苏杭一带所生的大白菊或小白菊最佳,每次用3克左右泡茶饮用,每日3次;也可用菊花加金银花、甘草同煎代茶饮用,其有平肝明目、清热解毒之特效。对高血压、动脉硬化患者有显著疗效。   山楂茶:山楂所含的成份可以助消化、扩张血管、降低血糖、降低血压。同时经常饮用山楂茶,对于治疗高血压具有明显的辅助疗效。其饮用方法为,每天数次用鲜嫩山楂果1-2枚泡茶饮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