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howing 7 Result(s)

这些身体上的问题,是糖尿病加重的信号

我们都知道糖尿病最严重的就是各种并发症,随便哪个器官出了问题都会把我们折腾的够呛,所以出了血糖之外我们更要密切关注身体的健康状况,以便我们能更早的预防和发现并发症,今所以今天小编就给大家整理了几点,如果身体出现以下症状,可能是你糖尿病加重的表现,这个时候就要警惕并发症的发生了; 1、血糖波动频繁或者一直偏高,很多糖友如果在用了一段时间降糖药之后,突然发现自己最近血糖跟过山车一样,或者吃同样剂量的降糖药降糖效果不明显了,这意味着你胰岛素损伤更严重了,这个时候应该要及时去医院调整治疗方案,避免病情进一步加重。 2、经常发生糖尿病的急性并发症,比如酮症酸中毒或者低血糖等等,这就表示你的糖尿病正在恶化,而且长期出现这些症状对于身体伤害是极大的,也会严重影响糖友的生活质量,这个时候就必须要找出原因,看是药物使用不当还是出现了严重的并发症,积极处理。 3、身体逐渐出现一些典型的糖尿病慢性并发症,比如视力模糊、慢性肾炎等等,这也意味着你的血糖没有控制好,高血糖正在一步一步蚕食着你的身体,如果平时没有使用胰岛素的,这个时候就有必要进行胰岛素干预了,不然病情越来越重,会有致死致残的风险。 4、身体出现了脆性糖尿病症状,这个情况一般发生在2型糖尿病晚期,胰岛功能已经完全损坏,这个时候说明你的糖尿病已经很重了,这个时候一点点的血糖波动都有诱发并发症的危险,而且这个时期病人已经离不开胰岛素了,在临床上是相当棘手的一种类型,预后比较差,容易发生低血糖跟酸中毒,最好的办法只能是提前预防。 以上四种情况就是糖尿病恶化的典型表现,但是糖友们也不要过于担忧,就算发生这些情况大部分还是可以逆转的,但是你自己一定要拿出决心,在生活方式跟饮食上面做出改变,这样才能改善症状。  

导致糖尿病的真正原因竟然不是吃糖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糖尿病已经成为困扰我们的主要疾病之一。糖尿病,又被人们成为“富贵病”。一般都是过度肥胖的人会得的疾病。 据统计, 2017年全球患病人数约为4.25亿,预计到2045年将达到6.29亿。我国是全球糖尿病人数最多的国家,2017年糖尿病人数为1.14亿,预计到2045年将达到 1.5亿左右。这个数字还是很惊人的。 不吃糖就不会得糖尿病吗? 许多糖尿病患者认为过多的糖会导致糖尿病。这不是绝对的。过量的糖摄入是糖尿病的原因,而不是直接原因。 绝大多数糖尿病患者是由于遗传因素、不良生活习惯和自身免疫缺陷所致。1型和2型糖尿病都可能是由遗传因素引起的,但2型糖尿病的大部分原因与饮食和运动有关。 1型糖尿病和2型糖尿病究竟是什么? 糖尿病可使胰岛素在体内不能正常利用糖,导致血糖升高,持续高血糖会对身体的各个系统造成损害。 1型糖尿病是由胰岛素分泌不足引起的。 …

注射胰岛素前一定要做的几个步骤

操作前准备主要包括以下5点: 1、胰岛素的储存。主要分为未开封的胰岛素笔芯和使用中的胰岛素。 (1)对于未开封的胰岛素笔芯,应该储存于2-8℃的冰箱内,可保持活性2-3年。这种笔芯在使用时,应该在室温下复温半小时后才可以使用,否则容易引起注射疼痛。因为,低温药物会对注射部位有冷刺激,容易会引起注射疼痛。 (2)而对于正在使用中的胰岛素,可以室温保存,温度不超过30℃可保存28天,不必放入冰箱冷藏。所以每次胰岛素注射笔注射完成后,只需将针头取下,室温保存就可以了。 2、操作前应保证手部卫生。 3、有效期识别,每次注射前检查胰岛素笔芯是否在有效期内,如果不在就不要使用了。 4、检查胰岛素笔芯药液质量。 (1)对于常规胰岛素笔芯,药液应该是清澈、无色的。如果药液呈现云雾状,变稠,有颜色变化或者有颗粒物时,不能使用。 (2)胰岛素笔芯玻璃瓶出现小裂纹时,可能是在运输过程中受到碰撞,可能会导致药液变质。所以对于胰岛素笔芯药液质量的检查,这个步骤不能省略。 5、安装笔芯及针头。 …

糖尿病会出现哪些并发症,如何预防

糖尿病人长期血糖增高,导致大血管,微血管受损,并导致心脏,脑部,肾脏,眼睛,周围神经受影响时,就会导致多种并发症发生,那么糖尿病并发症有哪些呢? 糖尿病肾病: 西医认为,糖尿病肾病是由于糖尿病患者代谢持久异常引起肾小球毛细血管基膜增厚,系膜细胞及系膜基质增加而导致的弥漫性或结节性肾小球硬化。 从中医病因病机分析,糖尿病肾病为素体肾虚,糖尿病迁延日久,耗气伤阴,五脏受损,兼夹痰,热,郁,瘀等致病。 症状表现:临床上,糖尿病肾病以尿浊,水肿,眩晕为主要特征。早期可以通过严格控制血糖,血压来有效阻止病情进展。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之病因病机多为本虚标实,虚实夹杂之症,多由实质至需,由需至瘀,病及上中下焦,影响气血阴阳,脏腑经络失常,是多因素,多元化,多脏腑经络的复杂性病理变化在眼部的反应。 症状表现:本病早期一般无自觉症状,一旦病变发展,根据病变特征,结合临床表现,一般分为单纯性眼底病变和增值型眼底病变,单纯型病变局限于视网膜内,主要表现为视网膜微血管瘤,视网膜出血斑,硬性及软性视网膜渗出物,视网膜动脉病变和静脉病变,增殖型病变至少有部分向内延伸超过内界膜,表现为新生血管,纤维性增殖和牵拉性视网膜脱落。 无糖食品网|快速有效食物降血糖 糖尿病性周围神经病变: …

引起糖尿病的主要原因有哪些

我们都知道糖尿病人最怕的就是血糖升高,所以糖友对高血糖是很重视的,但是却很少有人去注意低血糖,其实这是控制血糖的一个最大的误区,我们控制血糖的唯一目的就是预防并发症,而导致并发症的主要因素是血糖波动,血糖偏高或者偏低都是很危险的,而且低血糖本身就属于糖尿病并发症的一种,血糖长期偏低危害比高血糖还要大,所以觉得低血糖不危险的糖友赶紧来学习一下,下面这些知识点了解了你才能更好的控制好血糖;   一、引起低血糖的原因一般就是两点,一个是胰岛素供应突然增加,一个是血糖供应不足,只要出现了其中一种情况,就会发生低血糖,比如过度节食、突然高强度的运动或者空腹运动、空腹食用降糖药物、空腹喝酒等等都是引起低血糖的高危因素 二、经常肚子饿不一定是低血糖,很多糖友因为对低血糖不了解,觉得肚子饿就一定是低血糖,但是高血糖的时候也会有饥饿感出现,经常出现饥饿感只能说明你血糖控制不佳,至于是高血糖还是低血糖必须要测过之后才能下定论,不要盲目补充糖分 三、不同类型的糖尿病人低血糖症状可能都不一样,糖友要注意分辨;比如成年糖尿病人出现低血糖症状是最典型的,主要表现出心慌手抖、头晕饥饿、出冷汗等等;而未成年的儿童或者婴幼儿出现低血糖的症状就完全不一样了,一般是哭闹不止、易激惹、面色苍白、经常做噩梦或者遗尿等情况,一般需要特别细心才能发现;老年糖尿病人症状不明显,一般以嗜睡、偏瘫、意识障碍等症状为主,所以比较容易被误诊 四、纠正低血糖的时候要选择能快速吸收入血的食物,一些消化较慢的高脂肪食物不是首选;如果糖友在外突发低血糖,首选一些含糖饮料或者糖果、蜂蜜等单糖食物,这种才能迅速纠正低血糖,如果是馒头、坚果、饼干等等食物还需要经过多方面消化分解变成单糖才能被人体吸收,需要的时间太长 五、低血糖危害比高血糖更大,近年来因为高血糖住院治疗的病人下降了百分之30左右,但是因为低血糖住院的糖友上升了百分之11,特别是老年糖尿病人低血糖的住院率已经超过了高血糖,而且低血糖致死致残的风险也高过了高血糖,所以对于老年糖尿病人来说血糖控制标准要放宽,千万不能过于严格,导致低血糖发生! 以上就是一些过于低血糖的知识,糖友们一定要好好记住,这样到自己发生低血糖的时候也有个数,尽量能在发生之前就做好预防,这样才能避免血糖波动对身体造成伤害!

高血糖会引发癌变?糖尿病患者注意了

  我们都知道糖尿病是一种全身性的慢性代谢疾病,如果血糖没有控制好会累及身体各大血管跟器官。最终出现很多慢性并发症。但是极少人知道糖尿病与癌症之间也关系密切!   根据一个权威的美国杂志报道指出,全世界新患癌症的病人中间大概有6%(80万患者)的患者都是因为糖尿病病情较重,血糖偏高所导致的;而且跟非糖尿病的癌症患者相比,患有糖尿病的癌症患者通治疗效果会比较差,这可能跟糖尿病人本身免疫力低下有很大关系,国外专家指出糖尿病癌症患者5年生存率只有30%,但是非糖尿病癌症患者高达50%以上。目前,糖尿病导致癌症发病率增加的发病机制尚不清楚,临床意见也还没有统一,但是目前大家都认为跟糖尿病人全身免疫力低下以及胰岛素抵抗有关系,还有一部分是得了癌症引发的糖尿病。 1、高血糖、葡萄糖是维持人体正常活动的能量来源却也是癌细胞的能量来源,长期高血糖状态会给癌细胞提供大量营养促进其生长,还会对身体各个器官造成慢性伤害,在这样的双重刺激下,会导致细胞呼吸发生障碍,导致正常细胞的癌变。 2、机体免疫功能紊乱,糖尿病跟癌症患者在对于机体免疫这一块有共同点,癌症的发生跟机体细胞及其免疫力紊乱关系密切,而由于患者长期高血糖导致机体免疫功能紊乱,淋巴细胞病变。 3、大量营养物质跟微量元素的缺失,糖尿病患者由于机体代谢异常,导致各种营养物质大量丢失,尤其是硒,硒具有类似胰岛素的作用,可以有效促进葡萄糖转运、保证胰岛素分子的结构完整和功能。硒的减少,也会影响胰岛素,导致胰岛素活性降低,引起糖代谢紊乱,出现高血糖,患者平时可以多补充一些含硒的食物,帮助血糖控制,降低癌变风险。 4、胰岛素抵抗,临床大量数据显示,胰岛素抵抗是2型糖尿病的重要发病因素,胰岛素抵抗是指胰岛功能正常,但是机体对于胰岛素不敏感了,胰岛素促进葡萄糖摄取和利用的功效下降了,导致代偿性高胰岛素血症。胰岛素可以影响细胞代谢和生长素,与恶性肿瘤关系极为密切,过量的胰岛素可以通过多种途径促进肠道细胞增殖,最终诱发肿瘤。 5、专家指出不止糖尿病会影响癌症,癌症也可能会诱发糖尿病,据不完全统计,百分之70到百分之80的胰腺癌患者都同时患有糖尿病。 综上所述,糖友们生活中一定要保持血糖平稳,不管身体有没有不适都要去做做癌症排查,毕竟一切肿瘤都是可以提早预防的。不过糖友们也不要过于担心,现在临床上糖尿病患癌症的几率还是比较小的,只要注意好日常护理,保持心情愉快,什么疾病都会远离你。

注射胰岛素对降低血糖的好处

  患有糖尿病的朋友肯定得喝胰岛素打交道,相信大家对胰岛素一定不陌生,但是一旦去打胰岛素,这个是时候很多糖友就会很抗拒。抗拒的理由也很多,一部分糖友认为每天扎针打胰岛素十分麻烦,而且人也受苦,所以拒绝打胰岛素;一部分糖友则是怕花钱而选择不用胰岛素;但是还有很多糖友是害怕打胰岛素上瘾而坚决不使用   如果说怕麻烦或者怕花钱这个的话根据具体情况具体分析,但是怕上瘾这个的话,确实是真正的对胰岛素的错误认知。那么,糖友们应该如何去正确看待胰岛素呢? 胰岛素是人体自身能够分泌的激素,也是我们人体内唯一能降低血糖的激素。但是当胰岛细胞出现受损,这个时候就会出现胰岛素不能分泌或者分泌过少的情况,此时人们就容易患糖尿病。因此,打胰岛素的话,很多时候是为了额外去补充身体所需的胰岛素,只要此时剂量合适,这样的话,是不会对身体不会造成损害,反而刻意起到降低血糖,控制糖尿病病情发展的作用,这样的话,是和我们人体分泌的胰岛素功能完全一样的。 现在糖尿病的主要是有两大类: 1型糖尿病胰岛细胞功能基本完全丧失,此时体内胰岛素分泌不足,所以必须使用体外胰岛素注射来进行降低血糖;2型糖尿病因为胰岛细胞功能还未完全丧失,只是胰岛素分泌减弱,所以2型糖尿病友要根据自身情况来合理使用胰岛素。 根据如今的相关研究表明,由于很多的2型糖友对胰岛素的错误认识,所以才导致我国2型糖友起始基础胰岛素治疗比较晚,而且剂量偏低,此时就导致血糖控制不理想,使得糖尿病并发症的发生率偏高。 所以关于糖尿病使用胰岛素是好还是坏,小编总结如下: 对于1型糖尿病是必须注射胰岛素进行治疗的,对1型糖友来说,打胰岛素百利而无一害。而对2型糖尿病来说,早期使用胰岛素更利于血糖的控制,远离并发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