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howing 3 Result(s)

糖尿病逐渐恶化,身体会给出这几种信号

长期的血糖升高(通常5-10年)会对身体的各个器官造成损害,主要是神经系统、肾脏、视网膜和心血管系统。据统计,半数以上的糖尿病患者死于心脑血管疾病,10%死于糖尿病肾病;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是成人致盲的主要原因;因为糖尿病截肢患者是非糖尿病患者的10-20倍。   根据并发症出现的时间,糖尿病的慢性并发症包括: 一、神经系统病变 周围神经病变:主要发生在下肢,通常对称。从脚和腿的异常感觉开始,有“蚂蚁行走感”和怕冷;痛觉过敏、发痒、刺痛或钝痛,往往晚上越安静,疼痛就越明显;在严重的情况下,所有的感觉消失,针刺和灼烧感觉不到;部分患者因感觉消失引起创伤性感染和溃疡,再加上下肢动脉供血不足,伤口愈合,出现“糖尿病足”,最终截肢。 自主神经病变:自主神经病变主要累及胃肠道、心脏、泌尿生殖系统等内脏自主神经,表现为迟发性胃灼热(胃轻瘫)、腹泻(饭后或午夜)、便秘;心动过速、心跳过早;尿失禁、尿潴留、阳痿。 二、糖尿病肾病 一旦发生微量白蛋白尿就可被诊断为糖尿病肾病,因此微量白蛋白尿是早期糖尿病肾病的一个标志。随着病情的加重,会有大量的蛋白尿。尿中有泡沫、腰酸、腰部不适、下肢水肿等。随后,血清肌酐升高,发展为尿毒症。 三、糖尿病视网膜病变 发病时间与糖尿病肾病相似,糖尿病肾病是成人失明的主要原因。糖尿病患者失明的发生率是非糖尿病患者的25倍。糖尿病引起眼底血管硬化和出血,最终导致视网膜脱离和失明。 …

可怕的糖尿病并发症

大家都知道糖尿病本身不可怕,可怕的是糖尿病的并发症,那么其可怕之处表现在哪里呢?下面我们来一起看看吧。 1.糖尿病眼视网膜病变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初期也称之为非增殖型视网膜病变,表现为眼底的点状出血、微血管瘤、脂肪滴从血管内渗出、视神经组织变性。若病变范围很小、程度轻且不在关键部位,那病变尚不可怕。下一步眼底病变就进入了前增殖阶段,这时可能引发大面积的眼底出血,影响视物。若再进一步发展,就是感觉小蚊子飞、头发丝在飘,最后就是失明。 2.糖尿病肾病 糖尿病肾病的早期阶段,血糖控制至关重要。良好的长期的血糖控制可以放慢肾脏损害的脚步。若进一步发展,尿里会出现尿蛋白,这时不仅需要控制血糖,还要使用降压药物,关注血压和血脂等问题。肾病进展到最后,肾脏未老先衰,严重影响身体健康,这时只能借助透析的办法,将污染身体的垃圾和废料清除出去。透析费用高昂,严重影响生活和工作。 3.糖尿病心血管病 心脏和血管实现了血液的管道运输,接触高血糖的机会最大。因此,心脏和血管常会遭受高血糖的攻击,出现问题,如动脉粥样硬化、心绞痛、冠心病。给脑部供血的血管出现病变,就会发生脑卒中。心脏、血管是红色的生命线,是重点保护对象,早期的病变只能依靠检查来发现。若血管堵住或是破裂了,感觉到心痛、头痛,那病变就很严重了,即便经过积极治疗,也会留下后遗症,甚至可能丧命。 4.糖尿病神经病变 高血糖一样会腐蚀神经,手足麻木、感觉虫蚁爬、烧灼感、疼痛、半夜腹泻、便秘、吃不下饭等情况都是神经病变。神经病变无论病情轻重,治疗前提都是把血糖控制好,减少每日血糖的大起大落。神经病变发展到一定程度,就要借助于药物治疗。症状严重的神经病变,其治疗是一个漫长而又艰巨的工作过程,患者不能轻易放弃。 5.糖尿病足病 …

糖尿病患者如何预防高血压

现在社会上糖尿病患者很多,而且有些人可能会出现血压高的情况,糖尿病人预防高血压是很重要的,那有什么预防的方法呢? 糖尿病患者如果患有高血压的话,易诱发各种心脑血管疾病,会损害血管,诱发糖尿病肾病和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所以糖尿病患者一定要预防好血压高,方法如下: 1.控制盐摄入量 盐的每日摄入量不超过6克,若觉太清淡无法下咽,可用醋或其他香料调味品。很多调味品都含有大量的盐,适当地用调味料。咸鸡蛋、咸肉、咸菜、薯片、方便面、香肠、饼干等盐份多要少吃。 2.戒烟限酒 吸烟可引起血管收缩和血管内皮损伤,导致血压升高,增加心血管疾病如心肌梗死、中风的风险,同时会加速糖尿病并发症的发生,糖尿病患者都应该戒烟。酒精可能会导致低血糖和增加能量摄入,所以最好停止饮酒。酒精可以升高血压,而且你喝的酒越多,你患高血压的几率就越高。在良好血糖控制的前提下,喝酒应该适量。 3.多吃蔬菜 蔬菜富含钾,钾可以部分地抵抗由于钠摄入过量引起的血压升高,一般来说,每天可以吃一斤蔬菜。 4.适度运动 有规律的运动不仅有利于血糖控制,而且有助于降低血压。推荐的练习包括快走、慢跑、骑自行车、游泳。建议每天锻炼半小时,每周锻炼要达到150分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