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howing 4 Result(s)

“穴位自血疗法”为您解决面子问题

小罗为在校大学生,因为面部、前额、鼻、唇周粉刺反复发作3年来我院就诊。小罗平素健康,3年前面部、前额、初起白头粉刺,后逐渐扩展鼻唇部,粉刺易挤出白黄色脂栓,时有脓头及囊肿,大小不等,至经前、经期,及食辛辣等刺激食物后症状加重,病程迁延,时轻时重,护肤品用了很多品牌都不见效,非常烦恼。去年她了解到我院针灸科可以治疗痤疮,决定试一试,结果采用针灸配合穴位自血疗法治疗2个疗程后,患者粉刺逐渐消退,后来又施以梅花针治疗痘印,小宋的面部不仅没有再出现新的粉刺,反而日渐光滑。   痤疮俗称“青春痘”,是发育期体内激素平衡紊乱等因素引起的皮脂腺毛囊慢性炎症性疾病,为皮肤科常见病,好发于青春期的男女。它与人体内分泌失调及皮脂腺分泌异常有关,同时与一些外界因素及饮食生活习惯有关。   穴位自血疗法是一种非特异性刺激疗法,能降低机体的敏感性,调理人体内环境。自身血液中存在的引发痤疮的一些微量物质,可作为抗原刺激机体而产生相应抗体,注入穴位后,通过穴位的吸收,可刺激免疫系统产生非特异性脱敏及促进白细胞吞噬作用.增强机体免疫力,改善微循环,营养皮肤,提高抗病能力,使气、血、津液充足以滋润肌肤而达到治疗的目的,拮抗痤疮的发生。   我院针灸科自去年开展自血疗法以来,通过针灸结合穴位自血疗法辨证施治,已为诸多痤疮、慢性荨麻疹、慢性湿疹、皮炎等患者解决困扰多年的烦恼。春天就是爱美的季节,您还在等什么呢?

防治老花眼穴位按摩有好处

穴位按摩是中国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一种传统的中医疗法,绿色健康无副作用,越来越受到人们的欢迎。 方法:用拇指或食指(以自己顺手为主)点按以下几个养生穴位,力量可以由弱到强,逐渐加大,至感觉酸胀明显后,慢慢放松,配合匀速的呼吸,慢慢感觉体会,最后在呼气时压入,吸气时放松。每个穴位按摩1分钟,连续按数遍。 常用的穴位主要有下面的几个: 一、太阳穴 在颞部,当眉梢与目外眦之间,向后约一横指的凹陷处。 二、四白穴 在面部,瞳孔直下,当眶下孔凹陷处。 三、睛明穴 在面部,目内眦角稍上方凹陷处。 四、阳白穴 …

拿什么拯救孩子们的健康

每次走进儿科观察室看到哭泣的孩子无奈的家长,焦灼的走在病房与走廊之间的时候,每一次听到被孩子的哭声搅乱的六神无主的家长们,祈求有没有不打针的方法治疗孩子的疾病?我便扪心自问:我们还有什么更好的办法来拯救孩子的健康?   “穴位贴敷法”是中医时间医学、针灸学和外治法相结合的中医特色疗法,此法利用夏季气温高,机体阳气充沛,代谢旺盛的有利时机,调整人体的阴阳平衡,辨证施治,使一些宿疾得以治愈。不仅可以使孩子免受扎针之痛和服药之苦、免除抗生素和激素的毒副作用,而且可以增强孩子的疾病抵抗力,这种方法操作容易,药简效捷,历经几千年越来越为广大群众所接受,是未来儿科医学发展方向之一。   “穴位贴敷法”根据中医理论,选用辛温、祛寒、通经等功效的药物制作成贴敷膏,以人体背部的腧穴为主要穴位进行贴敷,并利用药物渗透皮肤,刺激穴位,进而起到疏通经络,调节脏腑,激发人体的阳气,增强抗病御寒能力、祛除体内伏痰之宿疾的功效,治疗反复发作的小儿体虚易感冒、反复咳喘、慢性咳嗽、鼻炎、腹泻、食积、腹痛、便秘、厌食、遗尿等,尤其对阳虚畏寒、免疫功能低下、痰湿体质者通过敷贴效果会更好,可以从根本上达到治病、防病提高机体免疫力之目的,常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黄帝内经》讲春夏养阳,秋冬养阴。三伏贴——以养阳为主,三九贴——以养阴为主,夏贴三伏冬贴三九,通过阴阳的双补达到人体的阴阳平衡,从而提高机体的抗病能力和免疫抵抗力,目前正是贴敷三伏贴进行治疗的最佳时机。另外,我院儿科在今年冬季将开展三九贴敷,以达到冬病冬治、冬病冬防的效果。   健康是生命之本,生命也因健康而快乐,让我们一起努力,用精湛的专业技能,赤诚的爱心来呵护儿童的健康,托起明天的太阳!我们的心愿是让每一个孩子都赢在健康的起跑线上!让每一位孩子都健康快乐的成长!   温馨提示   贴敷时间:1—3岁贴敷1—2小时,大于3岁2~4小时去药。贴敷时间每次一般不超过8小时,治疗期间不妨碍其他药物的正常使用。   注意事项:贴敷后局部会有凉麻、发热、发痒或烧灼疼痛等感觉,均属正常现象,一般都可以忍受,无需特别处理。个别患儿耐受力较差,严重哭闹可即时去药。有极少部分过敏体质患儿,对胶布或药物过敏,局部起疱、瘙痒,也应立即去药,必要时请皮肤科处理。我院的三伏贴在应用过程中尚未发现有全身过敏反应者。家长要尽可能讲明患儿有无过敏史。   对贴敷药物极度敏感者、特殊体质及接触性皮炎等皮肤病患者、糖尿病患者,贴敷穴位局部皮肤有破损者不适合贴敷。   疗程: …

中医药防治高血压

中医药对高血压有很好的防治效果,以下就介绍几种传统防治高血压的保健方法。   一、高血压的针灸治疗   本症属中医“头痛”,“眩晕”等证范畴。 中医认为,肝肾阴虚,肝阳偏亢,上扰头目,头痛头晕;肝喜条达,郁易化火,肝阴耗伤,风阳易动,发为眩晕;素体脾虚,或饮食不节,更伤脾胃;或忧思劳倦,脾阳不振,水湿内停,积聚成痰,痰阻经络,清阳不升,头目眩晕,发为本病。   常用穴位:   大椎、肩井、肺俞。梁门、太阳、风池、涌泉、三阴交、太溪、太冲、足三里、曲池、中院、丰隆、百会、气海等穴。   二、中药茶疗十法   高血压是中老年人一种常见病,患者除了应坚持药物治疗外,经常用中药泡茶饮用也能起到很好的辅助治疗作用。   菊花茶:所有的菊花应为甘菊,其味不苦,尤以苏杭一带所生的大白菊或小白菊最佳,每次用3克左右泡茶饮用,每日3次;也可用菊花加金银花、甘草同煎代茶饮用,其有平肝明目、清热解毒之特效。对高血压、动脉硬化患者有显著疗效。   山楂茶:山楂所含的成份可以助消化、扩张血管、降低血糖、降低血压。同时经常饮用山楂茶,对于治疗高血压具有明显的辅助疗效。其饮用方法为,每天数次用鲜嫩山楂果1-2枚泡茶饮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