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howing 9 Result(s)

总感觉眼前有蚊子在飞,是幻觉吗?

一、什么是飞蚊症? 常常有很多人主诉眼前有飞来飞去的“小虫子”、“小黑影”或者“小线头”,随着眼球的转动游移不定,在白色背景或强光下更明显,还可能伴有闪光感。这些“不明飞行物”可能是圆形、椭圆形、点状和线状等。这就是我们平时所说的飞蚊症。飞蚊症是临床中非常常见的一类症状,眼前的漂浮物是由于玻璃体混浊物投射到视网膜上形成的像所导致的。  二、飞蚊症是如何形成的? 玻璃体是眼内屈光间质的主要组成,具有导光作用。玻璃体是透明的凝胶体,主要由纤细的胶原结构和亲水的透明质酸组成的网状结构,对视网膜具有支撑作用,具有缓冲外力及抗振动作用。严重的炎症、温度升高(>50)、pH值下降、胶原酶等可破坏胶原纤维,导致透明质酸丧失和胶原塌陷,最终导致凝胶液化。液化是指凝胶状的玻璃体逐渐脱水收缩,水与胶原分离。14-18岁时,20%的玻璃体腔为液体。45-50岁时。玻璃体腔内水的成分明显增多,同时胶状成分减少。80-90岁时,50%以上的玻璃体液化。老年人玻璃体进一步液化导致玻璃体脱离。玻璃体后脱离在50岁以上人发生率约58%,65岁以上人为65%-75%。当发生玻璃体后脱离时,患者会注意到眼前有漂浮物,如:点状物,飞蝇。 三、飞蚊症的分类 生理性飞蚊症 生理性飞蚊症占飞蚊症的95%,多为良性,眼部检查往往没有发现明显的玻璃体混浊及病变,无需特殊治疗,可观察。 病理性飞蚊症 病理性飞蚊症一般由玻璃体附近的视网膜、脉络膜、睫状体等部位发生病变而导致玻璃体变化。多由中高度近视,老年人玻璃体液化后脱离等引起。在玻璃体液化和后脱离的过程中,玻璃体与视网膜间分离的边缘,即附着的边缘,在眼球突然转动时,胶体的玻璃体由于惯性作用,它的运动落后与眼壁的转动,因此对于附着的视网膜产生牵拉,此时患眼发生闪光感。在玻璃体与视网膜粘连相对较紧的位置,如牵引格子样变性区时,则可以发生视网膜马蹄形裂孔,黄斑部受前后方向和切线方向的牵引力,则可能发生黄斑裂孔,视力严重受损。由此可见,网上流行的转动眼球操并不可取,它增加了玻璃体和视网膜相互牵拉的机会。早期视网膜裂孔可通过简单的视网膜光凝术即可治愈,如延误治疗可发展为视网膜脱离,甚至视网膜撕裂。外伤、炎症、出血、视网膜脱离等也可导致玻璃体混浊(飞蚊症),这些可通过散瞳详细检查眼底发现。行眼底荧光血管造影以排除葡萄膜炎、视网膜血管炎、视网膜脉络膜新生血管等疾病。需针对不同的病因治疗。 四、飞蚊症的治疗 …

痛风知识大全,你想知道的这儿都有!

什么是痛风? 痛风是一种古老的疾病。据埃及的考古学发现在很早的骨骼遗骸中就发现了痛风。当体内嘌呤代谢紊乱,尿酸的合成增加或排泄减少,引起的尿酸增高,就是高尿酸血症如男>420umol/L  女>360u mol/L。当血液中尿酸浓度过高时,尿酸以单尿酸钠结晶的形式沉积在关节、软骨和肾脏中,引起组织异物炎性反应的慢性、反复发作,即为痛风。中医学对“痛风”病名的记载,首见于金元时期医家朱丹溪的《格致余论·痛风》。明代医家龚廷贤《万病回春》指出本病与饮食有密切关系,又称“帝王将相病”“酒肉病”“富贵病”。 痛风发作时的症状是什么? 急性痛风发作时,关节部位出现红、肿、热、剧烈疼痛,部分患者在夜间发作,多发第一跖趾关节踝、膝、腕、肘关节,关节剧烈疼痛,1-7天肿痛缓解消失。 痛风哪些人容易出现? 男性多于女性,以中老年年男性、绝经期后女性居多,但目前痛风年轻化,青年男性也不少见。沿海地区患病率高于内陆地区,南方地区患病率高于北方地区,有痛风家族史患者发病率明显高于正常人群。与经常大量饮酒、喜食海鲜动物内脏、引起高血压、高脂血症、 肥胖、 糖尿病代谢失调有关。且与风寒湿、剧烈运动、大量出汗、接触特殊化学物质如油漆等有关。 …

拿什么拯救孩子们的健康

每次走进儿科观察室看到哭泣的孩子无奈的家长,焦灼的走在病房与走廊之间的时候,每一次听到被孩子的哭声搅乱的六神无主的家长们,祈求有没有不打针的方法治疗孩子的疾病?我便扪心自问:我们还有什么更好的办法来拯救孩子的健康?   “穴位贴敷法”是中医时间医学、针灸学和外治法相结合的中医特色疗法,此法利用夏季气温高,机体阳气充沛,代谢旺盛的有利时机,调整人体的阴阳平衡,辨证施治,使一些宿疾得以治愈。不仅可以使孩子免受扎针之痛和服药之苦、免除抗生素和激素的毒副作用,而且可以增强孩子的疾病抵抗力,这种方法操作容易,药简效捷,历经几千年越来越为广大群众所接受,是未来儿科医学发展方向之一。   “穴位贴敷法”根据中医理论,选用辛温、祛寒、通经等功效的药物制作成贴敷膏,以人体背部的腧穴为主要穴位进行贴敷,并利用药物渗透皮肤,刺激穴位,进而起到疏通经络,调节脏腑,激发人体的阳气,增强抗病御寒能力、祛除体内伏痰之宿疾的功效,治疗反复发作的小儿体虚易感冒、反复咳喘、慢性咳嗽、鼻炎、腹泻、食积、腹痛、便秘、厌食、遗尿等,尤其对阳虚畏寒、免疫功能低下、痰湿体质者通过敷贴效果会更好,可以从根本上达到治病、防病提高机体免疫力之目的,常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黄帝内经》讲春夏养阳,秋冬养阴。三伏贴——以养阳为主,三九贴——以养阴为主,夏贴三伏冬贴三九,通过阴阳的双补达到人体的阴阳平衡,从而提高机体的抗病能力和免疫抵抗力,目前正是贴敷三伏贴进行治疗的最佳时机。另外,我院儿科在今年冬季将开展三九贴敷,以达到冬病冬治、冬病冬防的效果。   健康是生命之本,生命也因健康而快乐,让我们一起努力,用精湛的专业技能,赤诚的爱心来呵护儿童的健康,托起明天的太阳!我们的心愿是让每一个孩子都赢在健康的起跑线上!让每一位孩子都健康快乐的成长!   温馨提示   贴敷时间:1—3岁贴敷1—2小时,大于3岁2~4小时去药。贴敷时间每次一般不超过8小时,治疗期间不妨碍其他药物的正常使用。   注意事项:贴敷后局部会有凉麻、发热、发痒或烧灼疼痛等感觉,均属正常现象,一般都可以忍受,无需特别处理。个别患儿耐受力较差,严重哭闹可即时去药。有极少部分过敏体质患儿,对胶布或药物过敏,局部起疱、瘙痒,也应立即去药,必要时请皮肤科处理。我院的三伏贴在应用过程中尚未发现有全身过敏反应者。家长要尽可能讲明患儿有无过敏史。   对贴敷药物极度敏感者、特殊体质及接触性皮炎等皮肤病患者、糖尿病患者,贴敷穴位局部皮肤有破损者不适合贴敷。   疗程: …

如何治疗骨关节病

1.患者要了解该病的危害性及早期治疗的重要性,提高患者对危险因素的认识,消除和避免致病因素,有利于控制疾病和功能的恢复,同时要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   2.保护关节: 应限制关节负重活动,避免过久站立或长距离步行,可使用手杖以减轻受累关节负荷;体重超标者宜减轻体重;要注意患病关节保暖,避风寒; 严重时可短期卧床休息,完全制动。   3.局部理疗:急性期关节发热,肿胀宜先进行局部冷敷,退热消肿后可应用热敷。慢性期还可应用红外线、超短波、针灸、蜡疗、按摩等。   4.功能锻炼:合理的锻炼可恢复肌肉收缩力,关节灵活度和防治骨质疏松,不合理的锻炼则会增加关节负荷,引起软骨的进一步损伤,从而加重临床症状。常常可以见到有些患者盲目地进行走长路、跳迪斯科,甚至跑步、爬山等不适的锻练后症状加重。我们主张锻练应尽量在关节不负重下屈伸活动,建议健肢立地负重,患肢屈伸关节活动,或坐位进行关节屈伸锻炼。尽量不要做下蹲等会加重关节负荷的活动。针对髋关节、膝关节可以在床上练习仰卧起坐、直腿抬高等,次数越多越好。游泳是一项非常适合膝骨性关节炎患者的运动项目,它对膝关节无多大的负担,可使肌肉充分的活动。但蛙泳要求膝关节使出扭动得力。有时会造成不好的结果,故建议采用自由泳、仰泳。   5.药物及外科治疗:应由专科医师协助进行药物治疗,必要时可进行外科治疗。

中医药治疗尿路结石

尿路结石属中医学“石淋”、“血淋”的范畴,中医认为是由肾虚,下焦湿热,炼液为石所致。以下介绍中医治疗方法:   1.中药排石的方法:取市售中药金钱草、海金沙各30克,鸡内金15克,泽泻、石韦各20克,王不留行、牛膝各15克。水煎服,每日1剂,早晚各服1次。连续服用15~30天。   有尿频、尿急、尿痛或血尿、脓尿者加滑石20克(布包煎),车前子20克(布包煎),瞿麦15克,栀子15克;以疼痛为主,如有腰腹部绞痛及放射痛者加元胡15克,丹参20克,桃仁、红花各15克;结石日久,腰部胀痛,遇劳加重以及尿少、面部轻度浮肿者加熟地、山药、山茱萸各20克,桂枝15克,茯苓20克;血尿重者加小蓟、生地、白茅根各15克;感染发热者加金银花、蒲公英各30克,柴胡20克。   2. 辅助排石的方法:服药期间应大量饮水,每日应饮水2000~3000毫升。大量饮水可产生大量尿液,可以冲洗结石,利于排出体外。另外,患者可做适当的跳跃运动,如跳绳、打篮球等,跳跃运动有促使结石下排的作用。有条件者还可采取患侧肾区叩击、按摩的方法促进排石,具体方法为平卧位,双手掌重叠,顺时针按揉肚脐下正中线上的气海、关元、中极三穴各5分钟,然后下推小腹部数次,最后取床上坐位,用手掌摩擦后腰骶部5分钟,以局部皮肤发热为度,并双手握空拳轻叩腰两侧的肾俞穴100次结束。   3.尿路结石的食疗方:小便热涩刺痛,尿中时挟砂石,或排尿中断,腰腹绞痛难忍,尿中带血者,食疗当消坚排石。取鲜萝卜500克,洗净,切条,放沸水中煮透后,加蜂蜜150克,以小火煎煮,收汁即成。尿道阻塞,小便点滴而下,或时通时塞,小腹胀满疼痛者,食疗当行瘀散结,通利水道。取白糖500克放锅中,加水少许,以小火煎熬至铲挑起成丝状,而不粘手时,停火,趁热加入以麻油炸酥的核桃仁500克,调匀,倒在盘中,压平,稍待冷,切成小块食用。若久病尿血,血色淡红,面色白光白,体倦少食,头晕耳鸣,腰膝酸软者,食疗当益气补肾。取当归10克,生地、炮姜各15克布包,羊肉500克(切块),共煮至肉烂,去药包,加盐适量即可食用。

中医药有效治疗更年期综合征

更年期妇女,由于卵巢功能减退,垂体功能亢进,分泌过多的促性腺激素,引起植物神经功能紊乱,从而出现一系列程度不同的症状,如月经变化、面色潮红、心悸、失眠、乏力   更年期是人体衰老过程中一个生理变化特别明显的阶段,女性多发生在45岁以后。此时常出现头晕耳鸣、心悸失眠、潮热烦躁、腰酸、浮肿、腹泻、月经紊乱等诸多症状,称之为更年期综合征。西医通常采用雌激素替代疗法,但常引起子宫出血、白带增多等副作用。而中医通过辨证论治,采用滋阴补肾舒肝之法进行整体调理,不但疗效显著,且没有副作用。   中医学认为,更年期综合征与肾虚及肝气不舒有密切关系,采用六味地黄丸与逍遥丸联合用药的方法,效果明显。六味地黄丸能平补肾阴、调和阴阳,有效调节因更年期性腺机能减退引起的某些功能紊乱,改善或减轻潮热、失眠、腰痛、多汗等更年期症状;更年期的女性常伴有肝气郁结的情况,多表现为情绪失调的症状,如烦躁易怒、爱发无名火、心慌气乱、乳房肿块、月经不调、精神紧张焦虑等。此时应使用逍遥丸疏肝解郁,排解不良情绪。两药合用,调理肝肾,养先天之本,帮助女性平安地度过更年期。   病人反应效果不佳,殊不知更年期之肾虚有肾阴虚、肾阳虚、阴阳俱虚之分,而六味地黄丸为补肾阴、清虚热、平衡阴阳的方剂,适用于肾阴不足、虚热内扰所致的腰膝酸软、五心烦热、潮热汗出、眩晕耳鸣、心烦失眠、遗精盗汗等症。如果是肾阳不足而寒重、湿胜之人,服用不仅无效,反而会出现纳呆、腹胀、腹泻等多种不良反应。   此外,六味地黄丸并不能解决所有肾阴虚型更年期的症状,对症状较重者,应在此方基础上加减灵活运用,方可获效。偏于虚火内盛,有潮热、盗汗、遗精、小便灼热者,可服知柏地黄丸;肝肾不足、肝阳偏旺、目痛干涩、视力减弱者,可服杞菊地黄丸或明目地黄丸;肾亏火升,耳聋、耳鸣、眩晕较重者可服耳聋左慈丸(即六味地黄丸加磁石、柴胡);肾气阴两虚,乏力、气短、多汗、倦怠者,服参芪地黄丸;肾阴阳两虚、畏寒肢冷、浮肿、夜尿多或小便不利者,可服桂附地黄丸。只有辨证得当,用方巧妙,才能调节阴阳平衡,有效治疗更年期综合征。

骨折康复的注意事项

1. 康复治疗必须保持骨折良好对位对线,促进骨折愈合。鼓励有利于骨折愈合的活动(如使骨折断端紧密相连、相互嵌插);对骨折愈合不利的活动(如使骨折断端成角、旋转、分离)须严加控制。南京军区总医院康复医学科谢财忠   2. 康复治疗应从整复固定后开始,并贯穿于全部治疗过程,要循序渐进,运动范围由小到大,次数从少到多时间由短到长,强度由弱到强,活动度使不感到疲劳,骨折部位未出现疼痛为度,直至功能恢复。   3.活动应为恢复肢体生理功能为中心。上肢应围绕增强手的握力进行活动,下肢应围绕恢复负重行走能力进行训练。但是功能锻炼不能干扰骨折的固定,更不能做不利于骨折愈合的活动,如外展型肱骨外科颈骨折不能进行上肢的外展动,内收型肱外科颈骨折不能做内收运动,尺桡骨骨干骨折不能做前臂的旋转,胫腓骨骨干骨折不能做下肢的内外旋运动。进入恢复期后要准确的对有障碍的关节进行运动,不能用邻近的关节来代替。要先恢复关节运动的范围、幅度及关节活动的顺利度,达到关节活动时没有阻碍,再开始恢复关节运动的质,如与理疗配合,则在理疗后进行功能锻炼。   4. 康复治疗要在专业医务人员指导下进行,不可暴力强行,同时要充分发挥患者的主观能动性,医患密切配合。   当采用手术治疗并获得稳妥的固定,不需再用石膏等外固定措施时,一般在术后治疗并获得稳妥的内固定,不需要再用石膏等外固定措施时,一般在术后数天,手术疼痛有所缓解后,即应开始功能训练,手术的好处在于提供了早期锻炼的机会,避免骨折病的发生,从而最大限度地促进肢体功能的尽早恢复。也有一些骨折必须手术,但又不能获得足够稳固的内固定,术后仍需辅以外固定时,也应视具体情况尽早锻炼。可见,骨折康复治疗总的原则是在确保内外固定的同时,强调一个“早”字。

【中医科普知识】拇外翻的特色治疗

拇外翻是发生于足部的一种常见畸形,由多种原因导致,如遗传因素、经常穿高跟、尖头鞋,使拇趾过度外翻等。   聊城市中医院手足外科是本市最早专业治疗手足疾病的特色科室,对拇外翻疾病形成了一整套特色疗法。对轻型拇外翻,采取膏药外敷、中药熏洗、手法按摩整复、支具固定等治疗后,能明显减轻拇外翻引起的拇囊炎和外翻畸形。对于中重度拇外翻畸形,我院采用特色小切口截骨骨赘消磨手法整复术。术前予以中药熏洗、手法按摩以舒筋通络,后在神经阻滞麻醉下行手术治疗,术后即刻下地活动。并应用经络治疗仪、可见光治疗仪等中医理疗设备,起到化瘀通络、消炎止痛之功效。七天后换药,减少包扎并用分趾垫,配合骨折治疗仪治疗,促进骨质愈合,达到矫形目的。   我院采用中医药配合小切口微创手术治疗了大量拇外翻患者,取得了满意效果,具有切口小、痛苦少、术后即能下地活动、恢复快、矫形满意、经济负担小等优点,达到了国内领先水平。

【中医科普知识】 膝骨性关节炎的中医药特色治疗

膝骨性关节炎又称膝骨关节病、增生性关节炎,是中老年人常见的一种慢性、退行性骨关节疾病,以膝关节疼痛、肿胀、僵硬、活动受限、肌肉萎缩、致残畸形为主要临床特征。本病属中医“膝痹病”、“骨痹”、“痹证”范畴,中老年人出现肝肾气血衰少,而肝主筋、肾主骨,与筋骨的关系非常密切,肝血虚不能养筋、肾精亏不能充骨,加以正气虚弱,不能抵抗外邪侵袭,风、寒、湿、热等邪气夹杂乘虚而入,导致本病的发生。   聊城市中医院骨关节科在总结临床经验的基础上,根据病因病机的不同,将本病分为风寒痹阻、风热痹阻、寒湿痹阻、湿热痹阻、瘀血痹阻、肝肾亏虚等证型。根据不同的证候特点,辨证选用不同的中药汤剂及中成药内服以补肝肾、强筋骨、祛寒湿、通经络、止痹痛。同时大力发挥中医药特色优势,开展中药外敷、熏蒸、穴位贴敷、中医定向透药疗法、红光治疗、磁热治疗、体外冲击波治疗等中医适宜技术以及关节腔内药物注射、关节冲洗等现代医疗技术进行治疗。注重膝骨性关节炎患者的康复治疗,指导患者进行功能锻炼。辨证施护,加强膝骨性关节炎的预防和保健。   通过上述中医药综合治疗方法,绝大多数膝骨性关节炎患者均能获得满意的疗效,摆脱疾病困扰,走向康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