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howing 30 Result(s)

总感觉眼前有蚊子在飞,是幻觉吗?

一、什么是飞蚊症? 常常有很多人主诉眼前有飞来飞去的“小虫子”、“小黑影”或者“小线头”,随着眼球的转动游移不定,在白色背景或强光下更明显,还可能伴有闪光感。这些“不明飞行物”可能是圆形、椭圆形、点状和线状等。这就是我们平时所说的飞蚊症。飞蚊症是临床中非常常见的一类症状,眼前的漂浮物是由于玻璃体混浊物投射到视网膜上形成的像所导致的。  二、飞蚊症是如何形成的? 玻璃体是眼内屈光间质的主要组成,具有导光作用。玻璃体是透明的凝胶体,主要由纤细的胶原结构和亲水的透明质酸组成的网状结构,对视网膜具有支撑作用,具有缓冲外力及抗振动作用。严重的炎症、温度升高(>50)、pH值下降、胶原酶等可破坏胶原纤维,导致透明质酸丧失和胶原塌陷,最终导致凝胶液化。液化是指凝胶状的玻璃体逐渐脱水收缩,水与胶原分离。14-18岁时,20%的玻璃体腔为液体。45-50岁时。玻璃体腔内水的成分明显增多,同时胶状成分减少。80-90岁时,50%以上的玻璃体液化。老年人玻璃体进一步液化导致玻璃体脱离。玻璃体后脱离在50岁以上人发生率约58%,65岁以上人为65%-75%。当发生玻璃体后脱离时,患者会注意到眼前有漂浮物,如:点状物,飞蝇。 三、飞蚊症的分类 生理性飞蚊症 生理性飞蚊症占飞蚊症的95%,多为良性,眼部检查往往没有发现明显的玻璃体混浊及病变,无需特殊治疗,可观察。 病理性飞蚊症 病理性飞蚊症一般由玻璃体附近的视网膜、脉络膜、睫状体等部位发生病变而导致玻璃体变化。多由中高度近视,老年人玻璃体液化后脱离等引起。在玻璃体液化和后脱离的过程中,玻璃体与视网膜间分离的边缘,即附着的边缘,在眼球突然转动时,胶体的玻璃体由于惯性作用,它的运动落后与眼壁的转动,因此对于附着的视网膜产生牵拉,此时患眼发生闪光感。在玻璃体与视网膜粘连相对较紧的位置,如牵引格子样变性区时,则可以发生视网膜马蹄形裂孔,黄斑部受前后方向和切线方向的牵引力,则可能发生黄斑裂孔,视力严重受损。由此可见,网上流行的转动眼球操并不可取,它增加了玻璃体和视网膜相互牵拉的机会。早期视网膜裂孔可通过简单的视网膜光凝术即可治愈,如延误治疗可发展为视网膜脱离,甚至视网膜撕裂。外伤、炎症、出血、视网膜脱离等也可导致玻璃体混浊(飞蚊症),这些可通过散瞳详细检查眼底发现。行眼底荧光血管造影以排除葡萄膜炎、视网膜血管炎、视网膜脉络膜新生血管等疾病。需针对不同的病因治疗。 四、飞蚊症的治疗 …

中医自我排肝毒

1、吃青色的食物。按中医五行理论,青色的食物可以通达肝气,起到很好的疏肝、解郁、缓解情绪作用,属于帮助肝脏排毒的食物。中医专家推荐青色的橘子或柠檬,连皮做成青橘果汁或是青柠檬水,直接饮用就好。    2、枸杞提升肝脏的耐受性。除了排毒之外,还应该提升肝脏抵抗毒素的能力。这种食物首推枸杞,它具有很好的保护肝脏的作用,可以提升肝脏对毒素的耐受性。食用时以咀嚼着吃最好,每天吃一小把。    3、按压肝脏排毒要穴。这是指太冲穴,位置在足背第一、二跖骨结合部之前的凹陷中。用拇指按揉3~5分钟,感觉轻微酸胀即可。不要用太大的力气,两只脚交替按压。 4、眼泪排毒法。相较于从不哭泣的男人,女人寿命更长,这不能不说和眼泪有关系。中医早已有了这个认识,而且也被西方医学所证实。作为排泄液的泪液,同汗液和尿液一样,里面确实有一些对身体有害的生化毒素。所以,难受时、委屈时、压抑时就干脆哭出来吧。对于那些“乐天派”,周末的午后看一部悲情的电影,让泪水随着情节流淌也是一种主动排毒方式。 5、吃用灵芝排毒法。灵芝能促进肝脏对药物、毒物的代谢,对于中毒性肝炎有确切的疗效。尤其是慢性肝炎,灵芝可明显消除头晕、乏力、恶心、肝区不适等症状,并可有效地改善肝功能,使各项指标趋于正常。所以,灵芝可用于治疗慢性中毒、各类慢性肝炎、肝硬化、肝功能障碍。

中医养生艾灸疗法

 (1)、灸足三里:足三里是阳明胃经的合穴,为五月俞穴之一, 为全身最重要的强壮穴。具有健脾胃,助运化,调气血,扶正气,壮元阳,桔风邪及强身壮体益寿的作用,俗话说. “若要安 (足)三里不干”,是古今最常用的保健穴。常用法采用艾条温和灸或化脓灸。【灸法】:用温和灸每次10-15分钟,灸至局部有温热感出现红晕为度,每日或隔日1次,每月灸10次。   (2)、灸关元穴:关元属任脉经穴,为足二阴与任脉之会,手太阳小肠的募穴。具有温肾固精,益气回阳,培元固本,理气和血,通调冲任及强壮的作用,灸之能调整膀脱的张力,促进垂体 …性腺功能,提高机体免疫力,防病强身保健。古人有”关元主诸虚百才员”。对防治遗尿、遗精,习惯性便秘等有较好效果。为中老年人保健灸常用穴。【灸法】:采用艾灶无疤痕灸或艾条温和灸,药物 (附子饼)敷灸,每次每穴5壮或15-20分钟,灸至小腹温暖舒适,局部皮肤红晕发热为度,每日或隔日1次,每月灸10次。注意孕妇忌用。    (3)、灸气海穴:气海穴属任脉经穴,为保健要穴。具有培补元气,益肾固精,调理冲任及强壮作用,灸之能调整胃肠及肾的功能,提高机体免疫力。对腹泻、遗尿、阳痪、遗精、月经不调、崩漏、中风、不孕有防治作用。古人有”气海者,人元气所生之地也”.【灸法】:常采用艾灶灸、艾条温和灸。灸法同关元。 …

中医保健9要诀

大脑为精明之府日梳五百把病除   头为精明之府,人体之重要12经脉和40多处大小穴位,以及十多个特殊刺激区均会聚于头部。用木梳或骨梳替代小银针,对这些穴位和经脉进行所谓针灸性按摩或刺激,将去病健身。勤梳头的确是一项积极保养人体精、气、神的最简单易行、最经济的长寿保健对策。   脚底为第二心脏常搓涌泉益健康   中医学认为脚上的60多个穴位与五脏六腑的12条经脉着密切的联系,布满了相关全身各器官的反射区。但由于脚底部离心脏甚远,抵抗力低下,是人体的先天薄弱环节,客观上为寒湿邪气病毒的侵袭提供了有利条件,所以说脚部的保健比其他部位显得尤为重要。经常温浴后搓涌泉穴,可去病延年。   日咽唾液三百口长寿   中医认为,唾液是人体的精华,贮于丹田,再化津还丹,遂成精气,起到和脾健胃,濡润孔窍,润泽四肢五脏,强肾补元,滑利关节,补益脑髓的作用。   日撮谷道一百遍治病疗疾又延年   谷道,又称肛门。撮即上提收缩也。通俗地讲,就是做收缩肛门的小动作。孙思邈在《枕中方》中规劝世人“谷道宜常撮”,认为肛门周围的肌肉要间歇处于运动状态,才能养生健体。   朝暮叩齿三百六七老八十牙不落   叩齿,就是指用上下牙有节奏地反复相互叩击的一种自我保健养生法,俗称叩天钟。中医学认为经常叩齿,不仅能强肾固精,平衡阴阳,疏通局部气血运行和局部经络畅通,延缓衰老。 …

高血压

高血压是一种以体循环动脉血压升高为主要临床表现的综合征。随着病情的发展,可影响心、脑、肾等重要脏器,也是引起其他心血管疾病最常见、最主要的因素。我国的患病率低于国外,约为3%~10%,近年来有逐步上升的趋势。迄今为止,现代西医学关于其发病机制有多种学说,意见尚未趋于一致。鉴于传统降压药对血液、生化、脂类代谢及心理行为尚存在程度不等的副作用,探索中医药治疗高血压是一项很有价值的工作。     中医古文献中无高血压病的名称,但有关高血压病症状的记载,散见于“眩晕”、“头痛”、“肝阳”、“肝风”、“中风”等论述中。如《素问·至真要大论》说:“诸风掉眩,皆属于肝。”《诸病源候论》说:“肝气胜为血有余,则病目赤善怒,逆则头晕,耳聋不聪。”这些论述对现代防治高血压病具有一定的指导作用。     现代中医对本病的临床研究起步较早,50年代初,就有用单方治疗本病的报道,并开始积累了一些病例。以后,又出现了用针灸治疗本病的报道,然而,对病因病机的认识比较简单,仅限于“肝阳上亢”。60年代初,提倡辨证施治,突出了中医治病的特色,在理论探讨中,虽已有人提出了本病十个辨证分型的系统治疗方案,然而报道仍以平肝潜阳为主。有人总结了1959年~1963年的五年、-间,中医对高血压病的临床治疗研究概况,表明除单方之外,辨证施治逐渐被重视,其他还有针灸、气功等大量的报道,累计病例达2500例以上。60~70年代中,全国各地为探求简捷、方便、疗效好、副作用少的治疗方法,又进行了各种外治法的探索,如针灸、推拿、气功、磁疗、耳压、放血、药物敷贴、药枕等。又如自我推拿保健、食疗等方法,寓防治高血压病于日常生活中。说明中医治疗本病不仅疗效好,副作用少,而且确实方便、实用980年代以后,一方面仍有大量的临床报道,另一方面在临床积累的基础上,开展了广泛而深人的临床及实验室研究。至1990年为止,累计病例已达2万5千余。实验研究中,观察中医辨证分型与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的关系较多。由于辨证分型不一致,或观察方法不同,各家研究的结果差异较大,报道颇不一致,但仍有一定的规律可循。如阴虚火旺者,肾素活性及血管紧张Ⅱ明显低于正常组,而血浆醛固酮则明显高于正常组。激发肾素活性均值,阴虚阳亢型明显低于阴虚型,而气阴两虚型又明显低于阴虚型。在血液流变学方面,阴阳两虚的指标异常幅度最大,血液处于“高凝状态”;痰湿壅盛型的血液处于“轻凝状态”;而阴虚阳亢则介于两者之间。还有通过血清β2微球蛋白含量的分析,发现本病的中医分型与西医分期,有一定的相关性,即肝阳上亢、痰湿中阻二型相当于高血压病I期。肝肾阴虚型相当于Ⅱ期,阴阳两虚型相当于Ⅱ期。此外,还有通过水和电解质、性激素、尿核苷酸含量及子午流注与血压的周期变化、舌象脉象的客观指标等等进行了研究。中医通过40年来对高血压病的研究,进展很大,无论在临床或在理论研究方面都有可喜的成就。

坚持适当的运动

日常生活中,我们经常讲到流水不腐,户枢不蠹,说的就是人坚持适量运动的重要性。 中医学特别强调阴平阳秘,阴阳调和。其中很重要的一个方面就是动与静的有机结合。 运动能促进机体内部的新陈代谢,加速有害物质的排除,增强体质,提高耐受力,保持人体的健康和活力。我们在现实生活中可以看到,很多身体健康、气色鲜活、容光焕发的人都是喜爱运动的人,与之相反的是,不爱运动的人则要么大腹便便,体态臃肿,要么身体瘦弱,气色不佳。笔者所认识的很多长寿老人长寿的奥秘主要就是两条,一条就是我们前面说过的保持乐观的心态,平和淡定;另一条就是终生坚持适当的运动锻炼,持之以恒,从不轻易中断或停止。 由于现在生活节奏加快,工作压力大,很多人尤其是青年人总强调没有运动锻炼的时间和场地。其实不然,只要心里高度重视,养成习惯,哪儿都是锻炼的机会。早上上班,提前几站下车,走着到办公室;不坐电梯,走楼梯;少骑车或少开车,多走路;周末偕家人一起到公园或高校里,打打球,跑跑步;甚至在办公室里工作一段时间后,站起身,认真地“扭扭脖子,扭扭屁股”,所有这些都是锻炼。 三国时期的名医、曾创编五禽戏的华佗,就有一句名言:“人体欲得劳动,但不当使极耳,动摇则谷气得消,血脉流通,病不得生。”意思是说,人应该运动,但同时他也强调不能太过了。 这就涉及到另外一个方面。就是运动要适当,要得法。相信大家常能看到一些媒体的报道,许多运动员退役后都是病痛缠身,就是因为当时他们参加的都是竞技体育,是为了拿到最好的名次而造成的。作为普通老百姓,在日常生活中运动和锻炼要注意几个基本的问题。 一、循序渐进。逐渐增加运动量,千万不要一上来就很猛,这样往往容易虎头蛇尾,最后不了了之,甚至是给自己的身体造成伤害。 二、找到最适合自己的锻炼项目。各人有各人的兴趣爱好和兴奋点,所以我们要在运动的过程中尝试着找到自己最感兴趣的项目。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有了兴趣更容易长期坚持。 三、持之以恒。运动要成为自己生活的一部分,不能三天打鱼,两天晒网。正是因为良好习惯的养成都不是那么容易的,所以,我们这篇文章的标题用的是“坚持”。 动静结合,适当运动,每天精神焕发,健康永远掌握在我们自己手中。

从中医的角度谈运动养生的方式

俗话说,“生命在于运动”。前贤有云:“流水不腐,户枢不蠹”。药王孙思邈认为,运动能使“百病除行,补益延年,眼明轻健,不复疲乏”。为了更健康,更长寿,更好地养生,我们应该如何运动呢? 运动升阳   从中医来看,阳气为生命之本,运动可升阳,阳气升发,则生命力自然旺盛。   现代文明崇尚体育锻炼与竞技运动,有研究发现,运动能减少患癌的风险,从生理学及解剖学的角度来看,固然有其一定的积极性。   运动的好处很多。现代研究发现:运动能有效增强人体的免疫功能;提高抗氧化酶活性,有效清除自由基;保持体型,防止肥胖;改善消化及排泄机能;排除不良情绪,所有这些都对防癌大有裨益。   从中医来看,运动能益五脏:脾主四肢、肌肉;肝主筋;肾藏相火;心主神;肺主气,司呼吸。主动深呼吸能宣畅肺气。且肺主降浊,肺气宣畅则浊毒易于排出体外。由此说,深呼吸不仅能有助于缓解紧张、焦虑等情绪,更有助于排出因抑郁、忧愁、生气、怨恨、烦恼等不良情绪所导致的痰浊水饮瘀血等的留滞。运动锻炼不仅能促进血液循环,亦可因深呼吸而加强肺的排浊,所以有助于健康。若五脏阳气通畅,自然不生癌症。 …

中医的九种体质辨识

中医讲究辨证论证,而每个人的体质不同,也需要不同的方法来进行调养.目前中国人的体质主要有9种。   【平和体质】 体形匀称健壮,“身体倍儿棒,吃嘛嘛香”,睡眠好,二便正常,平时不爱得病,性格开朗,社会和自然适应能力强。舌淡红,苔薄白,脉和缓有力。   【气虚体质】 说话没劲,容易呼吸短促,经常出虚汗,经常疲乏无力,肌肉松软不实。这种人容易感冒,不耐寒暑,生病后抗病能力弱且难以痊愈,还易患内脏下垂比如胃下垂等。舌淡红,舌边有齿痕,脉弱。   【阳虚体质】 总是手脚冷,不敢吃凉东西;受凉或吃冷东西,容易拉肚子。胃脘部、背部、或腰膝部怕冷。衣服比别人穿得多,比别人容易感冒。性格多沉静、内向。这种人肌肉松软不实,耐夏不耐冬。舌淡胖嫩,脉沉迟。   【阴虚体质】 如果怕热,经常感到手脚心发热,面颊潮红或偏红,眼睛干涩,皮肤干燥,口干舌燥,喜冷饮。性情急躁,外向好动。耐冬不耐夏。容易患虚劳、失眠。常便秘或大便干结, 舌红少津,脉细数。   【痰湿体质】 心宽体胖是最大特点,腹部松软肥胖,容易困倦。皮肤出油,多汗且黏,眼睛浮肿,经常感到喉咙里有痰,口黏腻或甜,喜食肥甘甜黏,舌苔厚腻,脉滑。性格偏温和、稳重。对梅雨季节及湿重环境适应能力差。   【湿热体质】 脸部和鼻尖总是油光发亮,容易生粉刺、疮疖,一开口就能闻到异味。容易心烦急躁。身重困倦,大便黏滞不畅或燥结,小便短黄,男性易阴囊潮湿,女性易带下增多。舌质偏红,苔黄腻,脉滑数。 …

中医治未病

“治未病”健康工程,是在全国推广的一项重要的预防保健服务项目,其意义在于珍惜生命,维护和促进健康,提高生活质量和生命质量。   治未病的重要作用:一是未病养生,防病于先:指未患病之前先预防,避免疾病的发生,这是医学的最高目标,是健康未病态的治疗原则;二是欲病施治,防微杜渐:指在疾病无明显症状之前要采取措施,治病于初始,避免机体的失衡状态继续发展;三是已病早治,防止传变:指疾病已经存在,要及早诊断,及早治疗,防其由浅入深,或发生脏腑之间的传变。   中医治未病的目的:目的之一就是保证健康,延长人生命的期限;目的之二是提高生活的质量。   中医治未病的原则:   1、道法自然,平衡阴阳——也就是说人的生活起居在四时季节中必须顺应春生、夏长、秋收、冬藏的自然规律,人体的生理活动才能保持正常。   2、精神内守,病安从来——由精神因素引起的身心疾病是当代社会的多发病,中医学的养生观脱胎于道儒等诸子百家养性的思想,因此中医学历来重视心理保健在养生“治未病”中的作用。   3、饮食调理,以资气血——这是“治未病”的上策,即是防病祛病、延年益寿的上策,是最高水平的“治未病”之术。每个人的饮食应按其不同体质而有所取舍,不要片面追求一饱口福。   4、强身健体,动静相宜——平时经常进行体育锻炼,可以促使血脉流通,气机调畅,从而增强体质、预防疾病的发生。同时要做到劳逸结合,使活动有益于身心。   5、增强正气,规避邪气——因为疾病的发生涉及到正气和邪气两方面的因素,正气不足是疾病发生的内在基础,邪气侵犯是疾病发生的重要条件,所以预防疾病发生也必须从这两方面着手:一是培养正气,提高肌体的抗邪能力;二是采取多种措施防止病邪侵袭。首先是增强正气:一方面重视精神调养;另一方面还可以用药物及人工免疫等方法,增强体质,提高抗邪能力,预防疾病发生。其次要规避邪气:要注意饮食清洁,防止病从口入;药物预防,驱除邪气,提高免疫机能;爱护生态环境,保持生态平衡;维持环境卫生,防止污染等。   6、早期诊治,防病传变——疾病发生后,各有一定的转变规律,应该根据其规律采取阻截措施。在临床上对一切疾病的治疗,都是越早越好。《黄帝内经》亦有“上工救其萌芽”,“下工救其已成,救其已败”的说法。 …

中医药防治高血压

中医药对高血压有很好的防治效果,以下就介绍几种传统防治高血压的保健方法。   一、高血压的针灸治疗   本症属中医“头痛”,“眩晕”等证范畴。 中医认为,肝肾阴虚,肝阳偏亢,上扰头目,头痛头晕;肝喜条达,郁易化火,肝阴耗伤,风阳易动,发为眩晕;素体脾虚,或饮食不节,更伤脾胃;或忧思劳倦,脾阳不振,水湿内停,积聚成痰,痰阻经络,清阳不升,头目眩晕,发为本病。   常用穴位:   大椎、肩井、肺俞。梁门、太阳、风池、涌泉、三阴交、太溪、太冲、足三里、曲池、中院、丰隆、百会、气海等穴。   二、中药茶疗十法   高血压是中老年人一种常见病,患者除了应坚持药物治疗外,经常用中药泡茶饮用也能起到很好的辅助治疗作用。   菊花茶:所有的菊花应为甘菊,其味不苦,尤以苏杭一带所生的大白菊或小白菊最佳,每次用3克左右泡茶饮用,每日3次;也可用菊花加金银花、甘草同煎代茶饮用,其有平肝明目、清热解毒之特效。对高血压、动脉硬化患者有显著疗效。   山楂茶:山楂所含的成份可以助消化、扩张血管、降低血糖、降低血压。同时经常饮用山楂茶,对于治疗高血压具有明显的辅助疗效。其饮用方法为,每天数次用鲜嫩山楂果1-2枚泡茶饮用。 …